前期,我們公眾號分享了《新食品工廠項目籌建流程》,讓越來越多的食品行業小伙伴了解到了食品工廠籌建的主要流程。
本次,我們圍繞其中的工廠設計環節,淺談下工廠設計中的基礎內容——食品生產車間如何進行布局規劃。
生產車間進行布局規劃的作用
我們這里所提及的車間布局規劃,可以理解為對食品工廠生產車間進行的設備布局和功能區劃分等基礎設計內容。
綜合來看,它至少有兩個方面的作用:
①它可以等同為工廠設計中的“擴大初步設計圖”(擴初設計圖),可以為后續的施工設計提供基礎和參考信息;
②可以作為后期食品生產許可申證用圖紙,如功能區間圖、設備布局圖等,并可以據此預先判斷車間布局是否滿足符合食品安全的合規要求。
生產車間進行布局規劃的前提
生產車間可以進行布局規劃前,應先確認幾個因素或者條件是否已經完成/滿足:
①廠址已確定,且工廠周圍環境良好。
廠址未選擇在對食品/產品有顯著污染的區域;
廠區周圍無蟲害大量孳生的潛在場所,無有害廢棄物以及粉塵、有害氣體、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擴散性污染源。
②產品相關信息已確定。
諸如產品的工藝流程、配方明細、產品形態、產品規格、包裝形式、包裝規格、產能產量、人員配備需求、實現生產加工所需的設備清單等,均已明確。
③生產車間的區域位置已明確。
已結合上述的產品相關信息,完成了生產車間所需面積的大體估算,并綜合了區域面積、物料來貨、產品出庫、人員進入、配套設施間隔距離等各方面因素,明確生產車間的具體位置。
生產車間布局規劃流程解析
我們梳理了生產車間布局規劃的流程,如下:
①結合工藝確定主要功能區。
規模化的食品加工工藝流程一般可以概述為:原料來貨→驗收→儲存→前處理→加工→內包→外包→檢驗→入庫。
對照此常規工藝來看,生產車間布局一般應包含五部分區域:原料儲存區、生產加工區、產品包裝區、成品儲存區、檢測等附屬設施區。
再可以依據具體的產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明確應具備哪些功能區。也就是我們應當先依據工藝流程、審查細則,明確需要具備哪些主要功能區。
②估算各區域面積大小。
明確功能區的組成后,接下來就是結合產能產量、儲存容量、設備占地面積、生產人員操作空間、檢測實現等因素估算各區域的面積大小。
③區域排列確定。
后續為結合具體車間的形狀、面積、門窗的點位、物料進出方便性、有無參觀走廊需求、后期改造難度/成本等因素,并在“人員動線和物料動線盡量不交叉”的原則下,對各區域的排列進行明確,即確定各區域布局規劃形狀。
常見的布局規劃形狀為“U形”、“一字形”、“回字形”等。“一字形”可能在一些車間面積充裕、產品工藝相對簡單的工廠中會多見一些,“U形”、“回字形”更適用于面積相對較少和或產品工藝更復雜一些的工廠。
④區域細節完善或調整。
主要區域如何排列、點位明確后,可以進行區域細節的完善打磨了,如依據產品的生產許可審查細則增加細節區域要求,舉例《肉制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第十七條 準清潔作業區、清潔作業區應分別設置工器具清潔消毒區域,防止交叉污染”,提及了兩個工器具洗消區的配置要求。
將全部局域在圖紙上繪制完畢或使用繪圖軟件繪制完畢后,應進行:物料進入成品輸出的動線、人員走向動線、包材走向動線三部分線路的標識,用于確認是否存在物料人員動線交叉的情況,進一步調整布局。
⑤圖紙細節完善。
最后就是圖紙各因素細節的完善了,如各區域的長度、寬度尺寸標識、圖紙比例尺、設備點位或點位說明、潔凈區劃分說明、方位標識、人員走向和物料走向等進行補充完善。
結束語
以上就是食品伙伴網質量服務部梳理的食品生產車間如何進行布局規劃的內容。
若您需要廠房規劃、許可申證等相關咨詢指導,可以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