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微膠囊及微膠囊技術
微膠囊:通常是指直徑在5~400μm之間、壁厚度在0.2~10μm范圍內的一種具有聚合物壁殼的微型容器或包裝物。
芯材:包在微膠囊內的物質稱為芯材;
壁材:包裹芯材的“外殼”稱為壁材。
微膠囊技術:是利用包囊材料(天然的或者是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對固體、液體或氣體等核心物質進行包埋和固化的技術。
02、微膠囊的壁材與芯材
微膠囊化時,由于不同的芯材和要求,選用一種或幾種復合的壁材進行包埋。
一般來說,油溶性芯材應采用水溶性壁材,而水溶性芯材必須采用油溶性壁材。
1芯材
在產品中添加某種需要保護、分隔、緩釋的成分,該物質成分就可作為芯材。
如香料(香料油、調味品)、甜味劑、營養品(維生素、氨基酸、礦物質)、精煉油、水、酶、發酵劑、酸味劑、食用鹽、食用堿、抗氧化劑、殺菌劑、防腐劑等。
2壁材
壁材的基本要求
a.食品微膠囊的壁材首先應無毒,符合國家食品添加劑衛生標準;
b.必須性能穩定,不與芯材發生反應;
c.具有一定強度,耐摩擦、耐擠壓、耐熱;
d.高濃度時也具有良好的流變性,利于操作;
e.有較強的分散、乳化及穩定乳狀液能力等。
微膠囊常用的壁材見表1。
表1微膠囊常用的壁材物質

03、常見的微膠囊技術
用于制備微膠囊的方法很多,大約有200多種。根據涂層方法的不同將各種微膠囊的制備方法分為三大類,即化學法、物理化學法和機械法。食品工業常用的微膠囊化方法見表2所示。
表2食品工業常用的微膠囊方法

1噴霧干燥法
噴霧干燥微膠囊化法是將芯材和壁材先制成混合乳化液,然后將乳化液在干燥器內進行噴霧干燥的過程。
芯材:通常是香料等風味物質和油脂類;
壁材:常選用明膠、阿拉伯膠、變性淀粉、蛋白質、纖維酯等食品級膠體。

圖1噴霧干燥法制備微膠囊工藝流程
2空氣懸浮法
工作原理:將芯材顆粒置于流化床中,沖入空氣使芯材隨氣流做循環運動,溶解或熔融的壁材通過噴頭霧化,噴灑在懸浮上升的芯材顆粒上,并沉積于其表面。這樣經過反復多次的循環,芯材顆粒表面可以包上厚度適中且均勻的壁材層,從而達到微膠囊化目的。
3凝聚法
形成過程:一般可分為3個階段,即凝聚相的形成、壁膜的沉積、壁膜的固化。
凝聚相的形成:在芯材和壁材的混合物中加入另一種物質,或將壁材的溶解度降低,從混合液中凝聚而產生的一種新的相;
壁膜沉積:是壁材凝聚出來附著在芯材表面,形成包裹層;
壁膜的固化:壁膜形成后通過加熱、交聯、去除溶劑等使壁膜進一步固化,最后完成整個微膠囊化過程。
4擠壓法
原理:先將芯材分散到熔融的碳水化合物中,通過壓力作用壓迫混合液通過一組膜孔而呈絲狀液,擠入吸水劑中。當絲狀混合液與吸水劑接觸后,液狀的壁材會脫水、硬化,將芯材包裹在里面成為絲狀固體,然后將絲狀固體從液體中分離出來,干燥打碎而成初產品。
優點:因其處理過程采用低溫方式,特別適用于包埋各種風味物質、維生素C和色素等熱敏感性物質。
來源:食品伙伴網食品研發創新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