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
15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分別為潮州市楓溪區新萊美購物廣場銷售的標稱宿州市好記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泡鹵雞爪(泡椒味),菌落總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東莞市家加樂百貨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重慶市曾巧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糊辣雞翅,菌落總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東莞市南城袁有林食品店銷售的標稱東莞市立品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包裝飲用水和立品茗泉包裝飲用水,銅綠假單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佛山市順德區金冠泓業百貨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江門市蓬江區泰興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即食海蜇(辣味),菌落總數和鋁的殘留量(以即食海蜇中Al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河源市源城區螺賓王餐飲店使用的粉碗,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梅州市梅江區萬達廣場牛匯客餐廳使用的碗,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梅州市椒王餐飲有限公司使用的碗,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廣東如豐九龍茶室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梅州分公司使用的碗,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惠州市惠陽區淡水小蕫花雜面館使用的碗,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惠州市蘭牛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使用的碗,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汕尾市城區嘗香絲美食店使用的米線碗,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汕尾市城區陳曉貞牛雜店使用的大碗,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中山市東區馨味莊餐廳使用的湯碗,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江海區我們的酸菜魚店使用的餐碗,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銅綠假單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是一種致病力較低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包裝飲用水消費周期較長,銅綠假單胞菌的生長繁殖將增加危害人群健康的可能性。可能造成銅綠假單胞超標的原因如下:水源受到污染;生產過程過濾/純化裝置未正常運轉;加工環境、設備和器具的清潔衛生有缺陷;包裝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
大腸菌群是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該菌群的檢出表示可能受到糞便的直接或間接的污染。使用有大腸菌群的餐具,可能會引起人體腹瀉、腸胃感染等不適癥狀。造成餐飲具大腸菌群超標的原因,可能是餐館衛生環境較差、洗餐具的水受到污染等。
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主要用來評價食品清潔度,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食品的菌落總數嚴重超標,將會破壞食品的營養成分,加速食品的腐敗變質,使食品失去食用價值。菌落總數超標說明個別企業可能未按要求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條件,或者包裝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還有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5批次食品檢出農獸藥殘留問題
5批次食品檢出農獸藥殘留問題,分別為佛山市南海區羅村區華鋮雜貨商行銷售的標稱中山市榮華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廣式臘腸(手工切肉),氯霉素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荔塱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周世堅銷售的泥鰍,恩諾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廣州市荔灣區華豐水產檔銷售的泥鰍(淡水魚),恩諾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佛山華世福貿易有限公司銷售的白豆角(豇豆),克百威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廣東期選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荔灣西灣路店銷售的九節蝦,呋喃唑酮代謝物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氯霉素是酰胺醇類抗生素,主要抗菌譜包括肺炎鏈球菌、化膿性鏈球菌等。我國發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第五批)》(整頓辦函〔2011〕1號)中將氯霉素列為在肉制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在肉制品中不得檢出。肉制品中檢出氯霉素的原因,可能是生產企業采購了含有氯霉素的原料肉;也可能是生產過程中衛生控制和出廠檢驗不嚴格。
恩諾沙星屬第三代喹諾酮類藥物,是一類人工合成的廣譜抗菌藥,用于治療動物的皮膚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是動物專屬用藥。長期食用恩諾沙星超標的食品,可能導致恩諾沙星在人體中蓄積,進而對人體機能產生危害,還可能使人體產生耐藥性菌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規定,恩諾沙星在魚的皮和肉中最大殘留限量值均為100μg/kg。淡水魚中恩諾沙星超標的原因,可能是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為快速控制疫病,違規加大用藥量;也可能是養殖戶不遵守休藥期規定,致使產品上市銷售時殘留超標。
呋喃唑酮是硝基呋喃類抗菌藥,具有抗菌譜廣等特點。硝基呋喃類原型藥在生物體內代謝迅速,其代謝物和蛋白質結合后穩定,故檢測其代謝物來反映硝基呋喃類藥物的殘留情況。呋喃唑酮為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在動物性食品中不得檢出)。檢出呋喃唑酮代謝物的原因是在養殖過程中違規使用。長期大量食用檢出呋喃唑酮代謝物的食品,可能在人體內蓄積,引起惡心、嘔吐、腹瀉、頭痛、頭暈等癥狀。
克百威是一種廣譜、高效、低殘留、高毒性的氨基甲酸酯類殺蟲、殺螨、殺線蟲劑,具有內吸、觸殺、胃毒作用,并有一定的殺卵作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9)中規定,克百威在豆類蔬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值為0.02mg/kg。豇豆中克百威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菜農對使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了解,從而違規使用農藥。
2批次食品檢出重金屬污染問題
2批次食品檢出重金屬污染問題,分別為東莞市厚街克超蔬菜檔銷售的綠豆芽,鉛(以Pb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東莞市厚街仁泰百貨店銷售的老姜,鉛(以Pb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鉛是常見重金屬污染物,是蓄積性的重金屬,只有當人體中鉛含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引發身體的不適,在長期攝入鉛后,會對機體的血液系統、神經系統產生影響,尤其對兒童生長和智力發育的影響較大。造成食用農產品中鉛含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其生長過程中富集環境的鉛導致鉛污染;含鉛農藥的使用也可造成農作物的鉛污染。
4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超限量使用問題
4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超限量使用問題,分別為茂名市集裕食品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寧波暢爾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草莓干,胭脂紅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清遠市清城區永之佳商行銷售的標稱潮州市鴻福鑫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小脆李(水果制品),二氧化硫殘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汕頭市金平區林紅食品店銷售的那哥魚餅(預制魚糜制品)和那哥魚棗(預制魚糜制品),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胭脂紅又名大紅、亮猩紅,偶氮類化合物,是常見的人工合成著色劑,在食品生產中應用廣泛。如果長期攝入胭脂紅超標的食品,存在致畸、致癌的可能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蜜餞涼果中胭脂紅的最大使用量為0.05g/kg。水果干制品中胭脂紅檢測值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過程中計量不準確,導致終產品中胭脂紅超標;也可能是生產企業為改善產品色澤,提高市場價值而過量使用;還可能是企業摻假造假濫用色素。
二氧化硫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劑和防腐劑,具有漂白、防腐和抗氧化作用。少量二氧化硫進入人體不會對身體造成健康危害,但過量食用會引起如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水果制品中二氧化硫的最大殘留量為0.35g/kg。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者使用劣質原料以降低成本后為提高產品色澤而超量使用二氧化硫,也可能是使用時不計量或計量不準確,還可能是由于使用硫磺熏蒸漂白這種傳統工藝或直接使用亞硫酸鹽浸泡所致。
含鋁食品添加劑,比如硫酸鋁鉀(又名鉀明礬)、硫酸鋁銨(又名銨明礬)等,在食品中作為膨松劑、穩定劑使用,使用后會產生鋁殘留。含鋁食品添加劑按標準使用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但長期食用鋁超標的食品會導致運動和學習記憶能力下降,影響兒童智力發育。《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腌制水產品(僅限海蜇)中鋁的最大殘留限量值(以即食海蜇中Al計)為500mg/kg。即食海蜇中鋁的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個別商家為增加產品口感,在生產加工過程中超限量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或者其使用的復配添加劑中鋁含量過高。
3批次食品檢出其他指標問題
3批次食品檢出其他指標問題,分別為博羅縣園洲鎮華首飲水部銷售的標稱廣東博羅縣羅浮山合一山泉水廠生產的依甜酥醪包裝飲用水,溴酸鹽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佛山市福生惠超市管理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揭陽市普僑區東升涼果廠生產的日式花生和海苔花生,過氧化值(以脂肪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溴酸鹽一般在水中不存在,當水源水含有溴化物,并經臭氧消毒時,可產生無機消毒副產物溴酸鹽,它是礦泉水及山泉水等多種天然水源在經過臭氧消毒后所生產的副產物。長期飲用溴酸鹽超標的水,可能對人體造成一定傷害。水中溴酸鹽含量超標的原因,主要是臭氧消毒殺菌工藝原因導致產生消毒副產物。
過氧化值主要反映油脂的被氧化程度,是油脂酸敗的早期指標。食用過氧化值超標的食品一般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但長期食用嚴重超標的食品可能導致腸胃不適、腹瀉等。過氧化值(以脂肪計)檢測值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產品用油已經變質,也可能是原料中的脂肪已經被氧化,還可能與產品儲存條件控制不當有關。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已要求轄區市場監管部門及時對不合格食品及其生產經營者進行調查處理,責令企業查清產品流向,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產品等措施控制風險,分析原因進行整改;同時要求轄區市場監管部門將相關情況記入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按規定在監管部門網站上公開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