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醫學 » 正文

    鮑溫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29

      鮑溫病是一種皮膚原位癌,好發于40歲以上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長期日光照射可能是重要誘發因素,有些患者和接觸砷有關。其他如長期接觸煤焦油、病毒感染、摩擦或損傷都可為誘因。本病早期診斷,及時手術切除是治療之關鍵。

    臨床表現
      1.皮損單發或多發,初起為紅色丘疹,逐漸擴大或互相融合,外形不規則稍隆起的斑塊,表面有鱗屑或痂; 2.強行剝離痂皮露出顆粒狀或乳頭狀濕潤面,可形成潰瘍; 3.皮損好發于軀干、四肢或面部,發生于龜頭、女陰、肛門或口腔的損害,稱增殖性紅斑; 4.約10%的患者可發展為鱗癌,或合并內臟腫瘤,少數或區域淋巴結轉移。

    診斷依據
      1.40歲以后,日光暴露部位或非暴露部位出現上述改變的皮損病程慢性,進展緩慢; 2.生活或工作環境有接觸含砷物質的可能性; 3.組織病理:表皮細胞排列紊亂、形態不典型,可見瘤巨細胞、異常分裂和個別角化不良細胞。

    治療原則
      1.首選手術治療(Mohs手術效果最好); 2.皮損較小,可用冷凍治療; 3.不宜采取手術治療的患者和部位可行淺層X線治療; 4.局部化療,適于老年患者或不宜手術的部位,常用5%5-氟尿嘧啶軟膏外用。

    用藥原則
      本病為皮扶原位癌,應首先手術治療。5-氟尿嘧啶外用只適于老年患者或不能接受手術或其他物理治療的患者。

    輔助檢查
      1.單純鮑溫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疑有內臟惡性腫瘤者,檢查專案可包括“A”、“B”和“C”。

    療效評價
      1.治愈:治療后,腫瘤全部消失,無合并癥及復發; 2.好轉:治療后,腫瘤基本消失,需繼續觀察隨訪; 3.未愈:經治療腫瘤未消失,或有明顯并發癥者。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457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