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嶺南盆景風格之師承畫理 深入造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02

    嶺南盆景風格之師承畫理 深入造化
                

     嶺南盆景之所以能夠博得“立體的畫,無聲的詩”的美譽,是因為他的藝術風格具有師承畫理,深入造化的技法。所謂師承畫理也是它的流派起源人素仁等始創的,他的畫意樹就是以明清古畫為藍本的。 

      以大樹縮景技藝見長的孔泰初,也是研究古畫的里手,還經常繪盆景百態圖作為創作指南,所畫的盆景也時常在盆景展覽會上展出。 

      嶺南盆景的創作思維和手法是將中國畫的有關技法,諸如立意構圖的有聚有散,有爭有讓,講究顧盼和呼應等,樹干和枝條講究流暢有氣勢等理論挪為已用,去豐富作品的“神韻”。但是國畫表現技法是靠筆和墨,是平面的畫。而盆景表現技法則用有生命的樹干和枝條,構成圖畫占有立體的空間,相對地較為復雜。吸收國畫理論后,經過深入造化,從而產生出新的效果。 

      例如嶺南盆景的枝條造型一方面有國畫的行筆流暢的技法,又以“截干蓄枝”的手法使枝條一節一節地縮小,每一節的連接角度都表現出節奏分明,抑揚頓挫之韻律。這樣的枝條就有國畫的筆意和盆景的特征,既蒼老又流暢,也達到“以小見大”效果。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326 second(s), 15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