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回答 (3)
外傷是否造成日后感染,主要的關鍵在兩點:一是受傷局部的處理是否及時、正確,二是營養狀況是否得當。先說傷口的處理。處理傷口一定要做到盡早、盡快,并且要做得徹底。一旦當我們受傷后,應當立即用無菌紗布、敷料、繃帶等包扎傷口,這樣做的目的是少讓傷口與空氣接觸,以免使空氣中的細菌入侵傷口。如果家中沒有無菌紗布繃帶,可以用干凈的布代替。假如傷口出血,則應加壓包扎,防止傷口出血。若傷口過大過深,流血過多,而且傷口處沾有異物,則需在做好簡易急救之后,立即送往醫院,讓外科大夫處理,對傷口施行清創消毒,將傷口污染的組織或異物清除掉。清創術應盡快進行,越早越好,因為時間拖得越久,越容易使傷口受到感染。
有的人受到外傷之后,喜歡求助創可貼“救急”,不論傷口大小,一“貼”了之。其實,小小的創可貼也不可能包治一切大小外傷。比如,創口太大、出血過多的傷口就不宜使用創可貼,而必須去醫院請外科醫生及時處理。另外,剛受傷時,可以使用創可貼,而受傷一兩個小時之后,就不適宜使用創可貼了,因為傷口與外界接觸時間太久,傷口四周會沾滿細菌,而在未加清創消毒的情況下使用創可貼,反而容易使傷口受到感染甚至化膿,不利于傷口的愈合。只有在受傷范圍較小、出血不太多的情況下,及時使用創可貼,才能收到較好的急救、治療的效果。
再說營養狀況。傷口是否感染,除了以上說的及時處理傷口外,營養狀況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如果全身營養不良,患有貧血、維生素缺乏等,這將直接地影響傷口的抵抗力和傷口的愈合能力。而抵抗力過低,又可反過來導致傷口長時間得不到愈合,傷口處的積血、異物和四周的壞死組織,不但可引起傷口炎癥反應,而且也為傷口內細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接下來是繼續感染、化膿。既然營養與傷口的愈合之間關系這么密切,那么,什么營養對傷口有利呢?受傷者應多吃些蛋類、豆制品或瘦肉等高蛋白的食物,同時還應多吃含有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當然,還可根據傷口的變化情況,由醫生決定是否需要合理使用一些適當的抗菌素藥物,以便加快傷口的早日愈合。
出現外傷,首先是清理干凈,不管在水龍上沖洗還是消毒液清洗,反正傷口是要處理的干干凈凈的;其次,傷口在熱天盡量不要包扎,容易感染,要盡量裸露;再次,盡量不要用云南白藥之類的粉末劑,妨礙愈合,男性割傷了只要傷口不大,很快就好的,僅僅擦擦碘酒就差不多。如果傷口深,是需要注射破傷風的,不知有沒有過72小時;如果傷害發生超過48小時,再一次性縫合、愈合的可能性就不大了。當然,小傷沒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