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其他回答 (1)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病因病機較為復雜的全身性結締組織炎癥,一般認為與A族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中醫將其歸類于痹證,最早記載于《黃帝內經·痹論篇》。   對于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歷代醫家經過不斷地經驗積累,創制了很多簡、便、廉、驗的治療方法。如婁玉鈐主編的《中國痹病大全》就收載了近40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方法。藥膳食療也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script] 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一種方法,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辯證施食:風寒濕痹應祛風除濕、溫經通絡,多食如黑大豆、蔥、姜、胡椒、黃鱔、蛇肉、狗肉、羊肉等,慎食滋膩礙濕食物如豬脂、蟹肉等;濕熱痹者食有助于清熱除濕宣痹的食物,如豆芽、赤小豆、蓮子、平菇、冬瓜、絲瓜、苡米、綠豆等,忌食辛辣溫燥之品,如:蔥姜、胡椒、牛羊肉等。
      風濕性關節炎往往是一個反復發作的過程,其治療時間也比較長。西醫一般用水楊酸制劑,氨基葡萄糖硫酸鹽進行治療;中醫辨證施治,將其歸類于痹證范疇,食療方有很多。筆者在,臨床中發現,將病人的米飯主食調整為具有食治功能的藥膳,每日服用或間日服用,長期堅持,對減少復發或改善癥狀有較好療效。下面就主要來探討一下關于關節炎病的主食,以供參鑒。
      原料:木瓜10g,薏苡仁30,梗米30g。
      制作:木瓜與薏米、梗米一起放入鍋內,加冷水適量、武火煲沸后文火燉薏苡仁酥爛即可食用。喜糖食者可加入白糖1匙,宜每日或間日食用。
      結果:病人食用后,關節癥狀減輕,活動自好,堅持半年后,沒出現任何其他副作用,感覺良好。 討論分析: 木瓜:味酸、澀,性溫,入肝脾經,有祛風通絡,平肝和胃之動。《隨息居飲食譜》說“木瓜酸干,調氣、和胃、養肝、消脹、舒筋、息風去濕”;《新編中醫學概要》說“木瓜主治腳氣、濕痹、關節不利”。藥理學證明:木瓜具有抗炎、抗風濕的作用,水煎劑對小白鼠蛋白性炎有明顯消腫作用,經常作為祛風方的主藥。
      慧苡仁:又名薏米、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腎、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清熱除痹之功。《本草綱目》說它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去風勝濕”,《新編中醫學概要》說“苡仁淡滲利濕,健睥止瀉,舒筋排膿”;《本草經》說它“主筋急拘攣,不可曲伸,風濕痹”。它在食療中應用較為廣泛,常用作補脾方,清熱方、祛風方的主藥,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薏苡仁含有蛋白質、淀粉、糖類、脂肪油、Ca、P、Fe、VitB1、B2等,其中,豐富的脂肪油可能與其良好的食療價值有關。藥理學證明:薏苡仁具有解熱、鎮靜、鎮痛、抑制骨骼肌收縮作用。
      將上述幾味合用,木瓜、薏苡均有祛風濕、通經絡、舒筋骨,止痹之功,二藥同用,其效益彰,有養肝舒筋,利濕消腫,和胃消脹之功。對下肢踝,膝關節痛,筋脈不舒,濕弊重者,常食有較好療效,將其作為主食,既可以為病人提供必需的熱能需求,又可以利用其食療價值,達到治療目的,是風濕性關節炎病的理想主食。在臨證中,還應注意結合現代營養學及其他藥理學的理論與方法,調整飲食方案,如:藥理研究發現,存在于亞麻油中各種魚類中的CO-3不飽和油脂,能緩解晨僵,R-亞麻油酸(R-Linoein acid)及含櫻草油中的W-6不飽和油脂,有較強的抗炎作用,B族維生素。C、E及胡蘿卜素能滅除游離基,緩解關節癥狀。牛、鯊魚軟骨組織對RA風濕關節炎及骨關節炎癥狀都有所改善。
      在食療過程中,應結合病情辯證施治,就其病因采用祛風、散寒、除濕、清熱諸法,后期久多瘀多虛,肝腎不足,又當補肝腎,益氣血,功補兼施,并可結合病人口味及舌苔變化調整食物,指導病人選擇適宜飲食,更好的發揮食療食養功能。
    資料來源:http://health.sohu.com/20040720/n221035145.shtml
    novarlis   回答于  2008-05-16 13:59